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102.1-102.2傳習小故事 ─ 童春發主任Mentor

 

傳起

        童主任在來到東華以前,服務於位在鯉魚潭旁的玉山神學院,在神學院服務的25年中,主任擔任了兩任院長,任期中主任就在積極規劃設立基督教語言中心大學, 而當時行政院也正在談論原住民學院的設立,主任便有計畫將神學院的大學學院部整合並發展成「原住民學院」或「原住民大學」。服務於神學院期間,主任就已在 東華大學兼課,當時校內人文社會學院與原民會有個「原住民學院草頭院」的協議,旨在進行各種推廣教育。當時東華的牟校長便招請校外專業相關人士,而童主任 就是其中一位,連同另外兩位重要的起草人─吳老師及紀老師共同草擬並規劃所謂的「原住民學院」雛形。當時除了東華大學之外,政治大學同樣在爭取原住民學院 的設立,然而由於東華大學在地理上較具優勢,坐落於原住民族群分佈較集中的花東地區,最終確定將原住民學院設置於東華大學。結合原本校內部分人類學相關系 所另成立原住民學院後,而童主任由於擁有較豐富的相關經驗而被聘為院長,便開始全心投入東華服務,一草一木地經營起原住民學院。

        童主任由於身兼院長、研究發展中心、系主任數個職位,幾乎難以擠出時間進行研究,但主任仍提出了排灣族地名研究的國科會計畫,並完成了太魯閣與排灣族的原住民辭典。即使有時已經忙到不行了,但秉持著研究即為教學的理念,將研究與教學整合,樹立自己的產權,說明自己在這裡教書及研究,就以這樣的認知激勵自己持續研究。主任表示目前的願景是將自己的研究與花蓮當地文化、土地跟人相對應,然後應用到教學上,讓學生直接感受到課堂中的理論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相關,這樣的教學才更有力量。主任在系上也一直強調這樣的概念,鼓勵教師們持續地更新自己,將自己的研究運用到課堂教學。主任表示,如果總是停留在理論的追求,而脫離所處的環境太遠,讓學生無法感同身受,即便講得再好也會令人有距離感。教師們若能潤飾學術理論,引導學生將之與現實生活做連結,就能透過這種『友善媒介』讓學生對所學的理論感到信服。主任也強調在大學的四年當中,教師們參與的是學生人格與生命的成長,而不僅是知識的部分,身為教師應該珍惜這種參與一個小孩子生命成長的過程。

        不單是對學生,主任對於新進教師也是抱著培育新苗的心態看待。主任與林老師初次見面時,是林老師來東華原民院面試的時候。雖然有好幾位其他同樣優秀的應徵者,但主任當時就有注意到林老師,因為林老師來自慶豐,是花蓮在地的青年,出國學成後還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服務,應該要珍惜他。童主任在接受邀請擔任林老師的傳授者(mentor)後,就決定認真面對這件事,也很快地安排與林老師見面,告訴林老師很高興當他的mentor,兩位教師的傳習旅程就此展開。

 

承習

談到傳習的互動方式,主任與林老師平時的會面除了有次正式相約用餐的方式外,平時的互動大都是在系上辦公室外或會議時碰面。此外,原民院的一大特色就是建立『家』的氛圍,所以系上教師們關係都相當好,甚至下班後常常有機會就會一同相聚,兩位老師也都會利用這些機會進行互動。

傳習計畫的設計是童主任參考林老師的教學需求後而定,兩位老師在教學方面,是以問題解決的方式為基調,亦即林老師在遇到任何需求或疑惑時直接與童主任諮詢,而主任就扮演問題解答者的身分,並告訴林老師在教學方面的經驗什麼時候都可以談,提供即時協助及建議的管道。例如,林老師在遇到學生幾乎不出席,不知道該如何給分的問題,馬上就會諮詢童主任。除此之外,主任也會提醒林老師系上強調的適性教學,可以靈活運用過去累積的經驗,轉換成課程中的內容,但別一下子想把自己在英國求學的制度原封不動地帶進來,因為學生與老師的認知常有落差,要先辨識落差,建構一個雙方認同的基礎,以這種友善的態度及方式,讓學生能夠接軌、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與經驗,也才更有意願去深入鑽研。此外,也告訴林老師熟悉整個學校的運作很重要,任何行政訊息都要好好掌握,無論有何種需求都要講要問,也要懂得好好利用學校提供的教學資源,例如,各類講座、演講、活動等,只要時間允許都要盡量參與。

研究方面的分享,較不同於其他傳授者的是,主任不只分享自己成功研究計畫申請經驗,也會以自己未成功的申請經驗來提點林老師,主任舉自己投跨領域計畫失敗的申請案例。告訴林老師有時候可能問題不在計劃本身,而是大家還未領悟到某些議題跨領域研究的可能性。做研究會有成功會有失敗,有成功要慶幸,但失敗是不會倒的,失敗的經驗大家都有,就當作把計畫完善再完善的機會。那所以我們能夠告訴他的全部告訴他了。

至於生活方面,由於俊偉老師原為本地人,兩位教師就比較不需要在這方面進行單獨討論。而且主任向來注重系上教師、學生能夠在校內安定的教學、研究跟學習,因此致力於在系上營造「家」的文化,實踐族群融合、大地共榮的原則,讓每個老師都感到被支持、每個學生都被關懷,學生也會以「阿公」稱呼主任。遇到任何問題不用獨自去扛,可以分散給大家一起承擔、解決。

 

計轉

        談到執行傳習計畫的困難處,童主任表示由於系上就像第二個家的概念,基本上老師們若有任何問題或困難,都能夠隨時與主任及其他同仁對話、解決。此外,主任提出系上解決問題的風格就是「優先考慮學生」,而不是老師自己的利益,做出任何決定時都會優先考慮這對學生有甚麼樣的幫助或影響。而老師們有任何困難,無論是研究方面或「小孩子」〈即學生〉的成長方面,都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大家都會一起承擔。雖然就像每個家一樣,系上難免會有概念出現差異的狀況,但因為系成員們共擔責任的共識,最終都還是能得到解決。

 

合劃

        經過一學期與林老師的傳習計畫,主任表示自己從當院長到現在,都秉持一個精神,也就是每位新加入學院的老師都必須要有個如家長般的人關心他,所以每當聘新老師的時候,就會額外注意他的個人經驗,因為每個人無論在想法、價值觀都不同,了解這些後扮演mentor的人就能適性給予協助,更順利地帶領新人踏上軌道。關於傳習計畫的必要性,主任認為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傳習計畫對新進教師而言應該是「很溫馨」的,雖然mentor本身對這個角色的定位及態度是影響此計畫成效的關鍵。因此,主任建議未來可以提供mentor們交流的機會,一同討論並評估對於新進教師關懷的面向有哪些特別重要,或是其他還需要納入的部分。另外,也可以蒐集匯整新進教師常遇到的共同問題或困難,這些資料對於未來傳習計畫的成員,不管是mentor或mentee都是相當有參考價值的。最後,主任表示大家成為東華人就是一種緣分,從茫茫人海中及云云應徵者中最後是林老師進來東華,而早已在東華的童主任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做好準備,為這些新成員們提供協助及解答,培育這些前景無限的新苗。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