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傳習方案
傳習文獻
歷屆傳習
傳習故事
99學年
98學年
97學年



 

【結案報告】 97-1傳授者:蕭朝興教授/學習者:侯介澤助理教授

 97-1傳授者:蕭朝興教授/學習者:侯介澤助理教授   

一、緣起
我與蕭老師同在財金系任教,蕭老師的教學與研究皆有相當的經驗,故期望藉此傳習制度,能從中獲取寶貴的經驗;在這段時間內,蕭老師與我分享了許多研究方向、技巧和申請研究計畫的心得。除此之外,蕭老師與我亦藉由此機會,邀請了本系同仁和在財務金融學術領域學有專精的學者專家們,一同分享研究心得。我們用這機會結合本系定期舉行的財金講座,與邀請的演講者一起分享研究與教學經驗。在這幾次邀請的定期講座與座談會中,我們除了與演講者分享在研究領域的經驗和成果外,更結合了教學與研究方向分享,我們並邀請研究所與博士班的學生一同參與討論,講授如何確立研究的主題與撰寫論文的技巧,除了與同仁進行經驗的分享,我們並盼望能藉由這機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素質,提升彼此的研究品質和水準;另外,對老師同仁們而言,除了可以分享演講者在專業領域的成果外,更能針對目前研究所遇到的問題,作進一步的交流,以此激盪出不同的火花。以下為這次傳習方案的主要時程和方向:
時程工作重點
97/10/27    出席期初團體聚會
97/12/05    池祥麟教授 (交換教學準備心得、研究方向分享、文章分享)
97/12/17    Professor Peter Miu (研究方向分享)
97/12/18    Professor Peter Miu (交換教學準備心得)
97/12/19    Professor Peter Miu (研究文章分享)
97/12/22    魏國強教授 (研究方向、文章分享)
98/01/07    蕭朝與教授與全系教師
(討論研究計畫申請心得、交換學生輔導心得)

二、主要成果
在接連幾次的實務演講中,蕭老師與我陸續邀請了專長於企業倫理責任的池祥麟教授(國立臺北大學)、違約風險預測的Professor Peter Miu(McMaster University, Canada)、與以評估投資價值見長的魏國強教授(HKUST) 等幾位著名的教授,教授們各以簡潔的方式介紹其在專業研究的成果,以下為研究成果的重點摘要:
97/12 邀請池祥麟教授 講習心得
池祥麟教授在其研究中,實證發現不論有、無社會責任的上市櫃公司,皆會以盈餘管理的方式,進行程度不同的粉飾財務報表,尤其在各行業中,以銀行業最為明顯,其研究發現國內外的銀行業為避免發生虧損,其盈餘管理的顯著性大於其他行業,反映銀行業避免盈餘為負的高度誘因;末後,在指導學生撰寫論文方面,也建議同學們多觀察週遭生活訊息,從中發掘出有興趣的議題,作為往後研究重點的引領。
97/12 邀請Professor Peter Miu 講習心得
依據財務文獻中所提到之加入商品期貨於投資組合中能獲得多角化利益,Peter Miu教授認為此一假設是存在,且在多頭市場當中更為明顯,然而對於以天然資源維生的加拿大而言,卻不適用;而對於不喜歡風險的保守投資人而言,加入商品期貨可適時地用以避險,末後,同仁們與Peter Miu針對內文中有疑問之處,進行嚴密的討論,讓在場的參與者對期貨與多角化之間的關係有更深入的瞭解。同時,大家亦針對不同國家和學校舉行類似講座的方武、技巧和經驗進行交流。
97/12 邀請魏國強教授 講習心得
魏教授目前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其學識經驗豐富,堪為吾輩之表率;在此次講授主題中,魏教授以實證結果發現動能策略在歐美國家的獲利性,在亞洲等地卻非如此,為衡量國家文化間不同的差異,以文獻中所建立的指數作為替代變數,結果指出歐美文化的個人主義與動態策略呈現正向關係,然時間若超過一年,動態策略則非如一開始地有獲利性,甚或有虧損;末後,魏教授認為投稿國際期刊,需符合評審的「口味」,一旦獲得改稿的機會,登於期刊的可能性也就會增加。會後,我們亦針對不同的研究方法進行討論。
98/01
此次聚會,蕭老師與我分享了新的投資策略研究方向和申請研究計畫獎助的技巧。同時,我們亦交換指導研究生和學生輔導的心得。

三、結論與建議(含省思)
在幾次的聚會和分享之後,本人有以下些許感想:
1.研究領域可結合教學,除了可將個人的領域延展至新的方向亦可帶給學生更深入的講課內容,進而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2. 藉由這次機會,我們邀請數位學有專精的學者進行分享,期間我們亦邀請了本系同仁和同學一同聆聽學習和經驗方法分享。由演講者的經驗分享中我了解許多好的研究是必須跨領域的結合,因此在未來類似的機會,我們希望能同時邀請外系的相關同仁參與討論,期許能創造新思維,創新研究領域和方向。
3.在教學上面,藉由這幾次的聚會與分享,我亦更深入的了解如何進行教材準備,和如何更有效率的與同學進行上課時的導讀和時事經驗分享,進而吸引學生在專題領域探討上的興趣。此外我也獲知更恰當的方法,知道如何能適時要求學生於上課之前先閱讀相關文章或找尋相關資料,以便能先預習,進而幫助學生適切達到學習效果。
最後,我相信這次藉由參與學校的傳習方案是建立我個人在東華大學的研究起點,在參與的這過程中,我亦漸漸的架構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目標,在未來,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研究和教學領域的團隊,分享一段沒有終點的理解過程。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