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傳授者:陳鏡羽教授/學習者:劉惠萍副教授
一、緣起
陳鏡羽教授與劉惠萍教授雖為不同系所的教師,但兩人因共同的研究興趣,在這學期(97學年度第一學期)前有機會能有共同參與一些學術活動,如演講、研討會等的合作經驗。雖然兩人間的互動不多,但劉惠萍教授對陳鏡羽教授的學術研究專業與其所主持「幻奇文學暨新修辭研究室」舉辦的各項學術活動,抱持非常正面的肯定。這學期教學卓越中心剛好在推動傳習方案,覺得這或許也是一個機會能更促進與達到學者間的互動與交流,因此申請此計畫,希望能對教師在教學、研究、和行政上有更多的幫助,也促進研究社群的組成與互動。
二、主要成果
在短短一學期內,對身負眾多教學、研究、行政負擔的教授而言,雖然碰面的時間不多,但卻都非常珍貴。以下簡單將此學期傳習方案的主要成果,分成教學、研究與行政、和教師升等三方面說明:
1.教學:研究生學術研究能力的養成
因為學生各自的學習背景與能力皆不同,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裡,如課堂、修業年限等條件下,培養和提升研究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對於身負繁忙教學、研究、與行政工作的教授而言,其實是一大挑戰。此次討論由陳鏡羽教授分享之前指導研究生與研究所課程教學的情況,由劉惠萍教授提出自身在課堂上與論文上指導研究生時所發現的問題與困難,一一討論並提供可行的方法供劉惠萍教授參考,諸如: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參與學術活動、組織讀書會、舉辦研究生工作坊等。
2.研究與行政:研究與行政的結合
陳鏡羽教授與劉惠萍教授皆有擔任行政工作的經歷:陳鏡羽教授擔任「幻奇文學暨新修辭研究室」主持人;劉惠萍教授擔任民間文學研究所所長。兩人對如何能永續經營學術社群具有高度的興趣與使命感。因此,此次的討論主題訂為【研究與行政的結合】,由陳鏡羽教授分享擔任「幻奇文學暨新修辭研究室」主持人的經驗,針對如何有效地結合研究與行政工作的規劃與組織,和劉惠萍教授作一較為全面性的討論。這些分享與討論對劉惠萍教授來說,在處理自身的行政工作上,能有實際的參考值與建議。
3.升等:教師升等經驗分享
由於教師升等一直是所有進入大學授課的老師所需面對的問題,加上有時間的限制,並且同時要兼顧研究、教學、服務三方面的要求,且評分計算方式有些許複雜,因此對多數的老師來說,一直是一大無形的壓力。而這次的聚會同時邀請了楊植喬教授與劉惠萍教授兩位老師一起參與,由陳鏡羽教授分享教師升等的經驗,提醒兩位老師平時即應事前準備的事項與記錄,包含研究、教學、服務點數的評分,與如何搭配自身教學與學術研究的規劃,以便作為教師升等時間規劃的考量與依據。這些分享,對美崙校區的劉惠萍教授來說,也更熟悉東華大學的各項升等規定與細節,對自身升等的規劃,有積極推動的作用。
三、結論與建議(含省思)
十分感謝教學卓越中心推動傳習方案,促進更多學者間的互動與傳習,除了自身教學與研究能力的提昇之外,對學術社群的連結與整合、對未來各種學術合作的推動,也都有了最實質的推動。
另外,關於經費的執行與核銷方式,甚至計畫的執行或許可參考國科會「年輕學者學術輔導與諮詢」計畫的執行方式。若能以諮詢鐘點費的方式核銷經費,比起辦公室事務用品的經費補助而言,或許對傳授者而言,更能有效地使用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