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圖書推薦
menu
教學科技
教學策略
教學評量
教學助理
教育行政
成人教育
學習社群
服務學習

教學大綱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方法

《教學大綱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方法》

(The Course Syllabu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教學大網設計

作者:Judith Grunert O’Brien, Barbara J. Millis, Margaret W. Cohen
出版社:Jossey-Bass
出版日期:2008

近年來,大學生的人數、學習與家庭背景產生巨大的變化,除了學生人數逐漸增加之外,學生的背景也反映現代的資訊社會已經改變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的方式,從學生選擇學校、系所與課程的方式,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改變。但是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為了配合自己的生涯規劃,選擇延後入學或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學業,他們念書的時候必須兼顧工作與家庭,因此這些學生的選擇標準又與其他的學生不同。從學生選擇念大學的目的與生涯規劃的不同,我們可以了解他們對課程的期望與了解也因人而異,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學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型態也必須配合不同的學生而改變。

作者認為老師最重要的第一步為培養不斷質疑自己教學方式的習慣,教師應該不斷的問自己:「我如何知道自己的學生有學到知識」、「怎麼做才是對學生最好的方式」等問題。除了自我質疑之外,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了解也十分重要,而一個好的課程大綱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需求與疑問。在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大綱時,教師必須提供課程中需要的資訊、工具、作業、課堂活動,這些課程要求都必須能夠幫助學生學習。課程大綱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課堂的內容、要求、以及老師對課程的理解與準備,因此可以達到師生交流的效果,減少學生在學習課程時的誤解與疑問。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ㄧ部份反映學習背景的重要性並且把重點放在教師與學生的學習上,作者希望啟發教師新穎的教學觀點與設計課程大綱的新方法。這個部分包含幾個重點: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大綱設計,設計課程大綱時如何配合不同學生的需求,讓自己的課程大綱具有不同的功能,並且把它用來當作課程中的教學工具。第二部分提供幾個不同系所、課程中的課程大綱範例,雖然不一定每個範例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但是它們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也達到某種程度的效果。這些範例都是了解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老師所推薦,因此十分具有參考價值。由於老師們很少有機會可以看到對方的教學大綱,因此在本書中所提供的範例,可以讓老師參考其他人的課程大綱內容與風格,藉此刺激或改變教師對課程大綱設計的想法。第三部分包含一系列的建議參考書目,這些書目提供教師許多有用的資訊,並延伸本書中所提到的觀念。這些書目以主題來分類,包括普通教育、主動學習、評分與評鑑、合作學習、個人課程與系所課程設計、批判思考、資訊科技、學習與動力、學生的個人特性、線上資源與課程建構、教學檔案。

課程大綱對學生來說十分重要,一個好的課程大綱能夠提供學生有關課程的許多資訊,讓學生更容易準備課程。但設計課程大綱對教師來說也十分重要,因為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思考上課要用的教材、課程教學目標(希望學生學到什麼)、評分方式(如何評斷學生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方式、課堂活動,在思考這些項目的時候,教師同時也在考慮自己教學的許多層面。ㄧ個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大綱反映老師期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學生可以藉由課程大綱了解老師的期望並且盡力去達成,學生與教師都可以藉著課程大綱得到許多教育與學習上的幫助。

 
目錄

第一部分:以學習為焦點
如何讓學生做好準備
如何為課堂知識設計架構
計畫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大綱:學習過程總覽
如何利用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大綱

第二部分:設計範例
工作表
目錄
教學資訊
學生個人資料表
給學生的一封信或教學原理說明
課程內容描述
課程目標
閱讀
學習資源
課程月曆
課程要求
教學政策與期望:出席率、遲交報告、錯過考試、課堂表現與學習禮儀
教學政策與期望:學術整合、殘障學生的輔助與安全
學習評鑑
評分方式
如何達到成功的教學:教育與學習的工具

第三部分:建議閱讀 
普通教育
主動學習
評分與評鑑
合作學習
個人課程與系所課程設計
批判思考
資訊科技
學習與動力
學生的個人特性
線上資源與課程建構
教學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