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未來的另一種方式:應用混沌理論改善計畫
|
在高等教育的行政與教學之中,經常需要做出詳盡的短程及長程計畫,但究竟策略與計畫的角色及功能為何?它們能否周詳而確實呢?本文作者Marc Cutright提出從混沌理論的觀點,尋找前瞻且有效的策略計畫。 |
Introduction介紹概要
策略計畫是一個沒有表面名字來得不夠積極響亮的有意義概念或想法,但也是因為大多數的人對未來如何運作的概念有限或是誤解所造成。混沌理論提供了一個不同的方式和隱喻,讓我們看到未來以及它不同的動力。對於混沌的本質和所隱含的結構的認知能幫助我們以全新、非直覺性、且更具成功前瞻的方式進行計畫。 |
Two Divergent Approaches兩種不同的方法
有策略的計畫,其成果涵蓋可由表面粗淺且效果不彰,到實在豐碩且具移轉之效果。這兩種極端的結果可由策略計畫的X理論及Y理論來加以描繪解讀。 |
X理論認為:
◎計畫是經外部機構之政策的委任並加以執行達到最小標準之需求,這些機構包括主管董事會、州立法機關、或相關具權限之代理人。
◎計畫是週期性、階段性、且不連貫的。
◎計畫最初是由有限資訊及草圖中繪製而成,並只有少數具特殊地位的人士,透過傳統命令下達之方式來進行資料的蒐集。
◎計畫的過程需避免衝突,尤其是當它的執行過程中可能會質疑到相關部門或單位的主要目標或理由。
◎計畫是由相關機構之執行長以高標準來進行督導。
◎計畫本身是預設現有環境之資源是充足且足以產生對未來的精準預測。
◎計畫是針對未來相當精準且詳盡的方案,且是依附在一連串謹慎的事件中。
◎預算及計畫本身是一體兩面的,兩者關係非偶然不相干。 |
然而Y理論對計畫則有下列不同的描繪:
◎計畫是由相關機構或單位想要參與或發展其潛力的欲望所驅使。
◎計畫是連續性的。
◎計畫是開放於各種範圍並接受各方資訊的,包含各方意見、資訊、靈感或議論。
◎計畫是以組織或機構的主要核心目標為優先考量及執行焦點。
◎計畫只有在一般的掌控上是受限於該機構之執行長。
◎計畫點出一個方向,但並無過度詳盡或難以記憶的內容。
◎計畫允許未來可能出現之機會的追求及嘗試,但並非是現階段可先預見的。 |
Y理論與現階段大多數具前瞻性且成功的高等教育計畫實務是具一致性的。X理論及Y理論的某些差別皆深植於計畫過程本身的真實性。很多的差別大多也是由於不同的世界觀、對未來的概念所造成。X理論大多是來自於組織的概念,包括大專院校等。 |
本篇文章支持之立場主要是隱喻的概念,此概念對於外在及內在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在組織中之角色,以及事情如何被完成是相當關鍵重要的。接下來,一段關於組織做為機械運作設備或手段的論點也將被討論。最後,以混沌理論為基礎,針對組織本身所延伸的隱喻也將作為提供策略計畫及轉變之概念。 |
Why Metaphor? 為何有隱喻?
在我們本身或環境的概念上,隱喻的重要性是無法被低估或僅以文字創作面上做考量的。隱喻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僅限於語言,而是涵蓋了我們的思想和行動的。以我們如何思考或行動來說,我們原本的概念系統其實是以隱喻為本質的。此外,我們在使用推論、設定目標、做承諾或執行計畫等,皆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在利用隱喻的方式進行。因此我們可以說,隱喻塑造了我們對組織概念的形成,並左右了組織本身的隱喻以及計畫執行的過程。 |
Metaphor and Organizational Life隱喻與組織上的生活
近十年來許多研究發現隱喻的出現對高等教育中組織生活的重要性。有學者即指出主要的組織隱喻對我們的組織即是一種機械工具,此類隱喻在穩定的環境中是有用的,或是在產品是一致等狀況下。然而還有一些學者認為組織生活中的隱喻可以掌控或改變我們如何設計及執行計畫。 |
Why Chaos Theory, and What Is It? 為何使用混沌理論,它又是什麼?
以物理科學的觀點,混沌並不像一般人所認為是毫無秩序且是隨意的一個活動。反之,混沌理論具備許多複雜且重複的模式。這個系統的行為是非線性的,意即行為本身給予自我回饋並修正這些模式。此外,此套系統行為的預測力是受限於相當短的時間裡。混沌系統展現了對事件初始狀態極端的敏銳度,簡而言之就是一般所認知的蝴蝶效應。這說明了微小元件在事件和系統本身的重要性,這也促使混沌系統足以發展不同的模式。總之,混沌系統是表面上看來恣意無序,實際上為一複雜共通模式,其同時展現了一套系統中不同的層次,這種無限的狀態也會長時間地依據互動的不同而有差異。計畫以及一般組織的焦點,皆與時間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在未來,我們是不斷地在尋找及控制不同面向的單一元素。 |
Propositions for Strategic Planning策略計畫中重要的主張╱論點
學者整理出十項經典且具前瞻性想法,並與混沌理論有關的策略計畫論點,這些論點檢視並強烈肯定計畫實務以及多數組織或機構的經驗。
一、計畫最理想的結果不在於計畫,而在於計畫的過程。
二、計畫是與機構或組織本身主要價值及目的之精華同時著手開始的。
三、最廣泛充足的資訊必須讓組織成員隨手可得。資訊的範圍包含持續性、豐富性以及現場回饋。
四、不同的意見以及衝突是具創意、正面且真實的,缺乏衝突則將淪為不實際且虛幻,令人質疑的計畫。
五、線性在策略計畫中是不重用的。畢竟策略計畫不單是只有命令的執行,還將包含許多的互動和合作。
六、機構本身需同時具備財政與實際上的預算和計畫,以及失敗的後續解決辦法。預試不失為一項選擇,畢竟並非所有計畫都能如期成功。
七、時間高價的成本視為一種投資,它在未來將可能帶來利潤。
八、實際執行之際不能降級或減低預期執行內容。執行者本身是最關鍵的人物,足以讓過程順利進行的角色。而執行者的權力也經由過程本身所授與。
九、可以被量化的東西無法被估價過高,而無法量化的東西亦不能被忽略。
十、未來是一種創造,而非預測。
簡而言之,未來是一種創造的過程,內在及外在的環境是在未來中重要的創造元素。
|
Conclusion結論
本文試圖使用混沌理論尋找檢視前瞻且有效的策略計畫。許多學者提出並說服利用該項許多原則或論點的方式在其他高等教育的情境脈絡中。包含Cherrey(2000)的系統領導(Systematic Leadership)以及Estanek(2004)的學生事務的實務反思(Rethinking Students Affairs Practice)等,都採用了混沌理論的觀點,將其連結至有效之領導和實務之中。 |
資料來源:
Cutright, Marc. “A Different Way to Approach the Future: Using Chaos Theory to Improve Planning” in Sandra Chadwick-Bloosey, Editor. To Improve the Academy 24. Bolton, Massachusetts: Anker Publishing Company, 2006: 44-61. |
參考文獻:
1.Allen, K. E. Synthetic leadership: Enriching the meaning of our work.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0.
2.Love, P. G., & Estanek, S. M. Rethinking student affairs practic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