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入佳境篇(一):瞭解課程
Step 1: 瞭解課程
一、課程準備:決定課程目標
二、撰寫課程大綱
三、選擇教學方式
一、課程準備:決定課程目標
在準備課程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期望您的學生於課程結束後將會學到什麼」,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思考方向,將有助於準備你的課程、整合課程教材、考慮課程的主題及層次、或選擇呈現的方式:
所以您可以從參考下述,作為思考的起點:
何種資訊最重要,學生必須學習
何種理念最重要,學生必須理解
何種技能最重要,學生必須發展
對課程的理解,學生將採取何種態度
【我的課程目標明確嗎?】
由於課程目標是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活動安排的指導原則,因此課程目標的擬定應該根據任務分析結果和教育宗旨作為指引,考慮學習者的心理特質、教育者的哲學理念、社會環境、及學科專家的建議,來確立廣泛且原則性的課程目標。
教師應進行事前的準備工作,蒐集、研讀相關資訊,以獲得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同時考量學生的舊經驗與目前認知發展程度,進而擬定課程目標與範圍。
因此明確的目標將有助於:
教學更具焦點及精準
易於定義學習需求
更能確定學生需求
認清不同教學風格及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會有明確的目標陳述
取材自CLT, ”Teaching at Stanford: A Introductory Handbook”, Stanford University Handbook, Stanford University. 2004.
二、撰寫課程大綱
完善的課程大綱,除了是對教學態度負責的表現之外,更是協助學生對於課程準備的重要資訊。課程大綱通常包括上課主題、相關閱讀的指定和活動的安排等,因此撰寫課程大綱能引導教師仔細考慮究竟該如何取捨,才能在人力、時間、空間和資源均有限的情況下,順利地教完要教的內容。
課程開始前教師應該參酌學校行事曆,對整學期或整年的課程擬定完整且詳細的教學計畫,決定課程包含什麼、時間分配及預定進度,作為開學後和學生共同商討、決定課程大綱的準備。
【如何撰寫完整課程大綱(syllabus)?】
基本的課程大綱應包含:
課程的基本資料:課程名稱、學年/學期課、教室/時間、授課教師姓名、研究室、e-mail、分機、辦公室時間等。
基本理由:這門課的存在意義,與其他領域課程的一致性或相關性。
課程目的及目標:從學生的觀點考量這門課一般的目的,課程結束後對專業的貢獻目標,學生將具有何種能力。
課程安排及程序:課程架構、課程如何實踐、如果課程有多種安排(如:講述、背誦、實驗、討論、群體學習計畫及報告等)應詳細說明。
個人的假設(對課程內容理念):從其他相似的課程或者授課者對於課程內容概念的核心假設及偏見有獨特的見解。
課程要求:課程出席率、參與程度、指定閱讀及指定作業。
評分標準:詳述評分標準及比例原則。
學術誠實:學術倫理及智慧財產權的告知。
弱勢學生的調適:對於弱勢學生應有不一樣教學方式或補救教學。
課程行事曆:列出整學期重要事宜,並配合學校行事曆規劃。
額外的參考文獻:註明出處並儘可能協助搜尋。
取材自Jay Parkes; Mary B Harris,“The purposes of a syllabus”,College Teaching, Vol.50: 2, pp. 55. 2002.
三、選擇教學方式
【除了講課外,還有其他的選擇嗎?】
許多老師曾嘗試著創新的教學方法,但礙於種種因素最終還是以講述法為主,似乎沒有辦法突破,因為並非所有的活動都能適應在同一班级,也並非所有任敎科目都能適應同一種活動,因此在選擇時應思考以下幾點:
這些策略將有助達成學習目標嗎?
這些策略將影響到所有學生?
這些策略是可行的嗎?需要安排特殊情境?
教室環境會妨礙到嗎?太大或太小?時間是否夠長?
學生需要有何種能力及認知去應付此種活動?
教師的風格適合此種取向?
可供參考的幾種學習活動
Active Learning主動學習
Collaborative/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學習
Demonstration/Performance示範教學及上台報告
Discussion討論法
Case Study個案研究
Simulation情境模擬
Questioning 分析探究
Pairs or Small Group Work同儕或小組學習
Individualized Forms of Instruction個別化教學
Lecture講述法
【如何選擇適當的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分析表
分
類
|
直接
|
半直接
|
間接
|
自動引導(個人)
|
自動引導(團體)
|
說
明
|
主要的活動是傳遞資訊
|
主要活動是傳遞資訊及提供團體練習
|
主要活動是學生自行產生資訊及練習
|
主要活動是學生自行學習
|
主要活動是學生團體自行學習
|
教
學
方
法
|
講述
專家討論
辯論
影片
影帶
幻燈片
示範
|
傾聽
學生討論
示範
上台報告
個案研究
批判思考
角色扮演
|
遊戲學習
情境學習
|
電腦輔助教學
電腦模擬
自我研究
計劃參與
個別學習
|
探究學習
問題解決
團體教學
同儕評論
價值釐清
|
取材自Marrilla D. Svinicki, “Learning Activity”, Center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xas University.
【常用的教學方法】
(1) 講述法注意事項
講述是快速傳遞重要資訊的有效方法,能提供課程背景資訊,在複雜的論述當中聚焦主要的議題、解釋困難的概念、傳遞最新的知識、示範批判、分析或問題解決,因此講述並非只是被動的傳遞知識,而是一種認知的活動。
講述內容
分析的教材、規劃好的問題、發展假設、驗證、批判及評估決策等,展現學習及思考的方法。
講述技巧
動態的呈現教材,利用身體移位、適當的手勢及臉部表情。
(2) 討論法的領導方式
引導一個有效的討論不管對有經驗或新進老師而言是一大挑戰,首先您必須明確了解當天章節所欲達成的目標,扮演協助學生的角色,其方法如下:
如何確保討論的主題及課程的目標,而非無意義的討論
- 在課堂中建立自己所期望的技能發展。
- 維持一個適當的方向及焦點。
- 學生能充足適當的表達觀念。
- 持續發展豐富的探索方向,而非只是點到為止。
- 學生及老師在離開課堂後能產生滿足及成就感。
如何鼓勵學生參與
- 並非所有學生能熱烈的參與,不可避免會產生沮喪,但並非您的錯,可利用關鍵的前幾分鐘。
- 花5分鐘安排討論的步驟、介紹主題,簡短說明有關此主題與上次的課程主題的關聯,強調及註明今日要對話的重點,一些評論有助維持學生的注意力。
- 仔細的計畫第一個問題,好的問題是介於特殊或平凡之間,一些已有預設的答案及含糊不清的問題,對討論會產生不良後果;相反的,好的問題是可被聚焦的,雖沒有固定答案但卻能刺激創造思考。
- 鼓勵學生從不同觀點看問題。
- 詢問學生,依據所給予的資訊嘗試新的可能。
- 呈現有爭論的立場,並要求回應或提供案例要求學生處理。
- 要求學生寫下他們的觀點及解決方案。
- 在每一個問題提出之後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
如何與每一位學生對話
- 讓學生知道你期望與他們對話,鼓勵他們透過與其他學生針對議題回應而相互互動。仔細傾聽學生說些什麼,除了關切每一議題的菁華之外,並且協助學生之間相互對話。如果你暸解及記得學生所講的話,你就可以連結學生的理念及創造彼此間的對話。但要注意一但學生能習於對話,你必須決定適當的時間中斷將討論轉化為你期望的目標。
處理不願意參與的同學
- 對大學而言,不願說話的學生可能會影響未來大學教育的發展,教師有責任予以輔導。但有些老師認為學生有權決定可自由參與,不能強迫。因此必須決定所採取的教育信念,並告知學生你的立場,在與學生討論的時候保持支持者的角色,而非對立的角色,以免學生害怕及產生怨恨。
如何處理獨占對話或毫無貢獻的學生
- 必需學會駕馭這些學生,透過眼神的約定或以輕微點頭暗示,察覺渴望說話的學生,暗示他們當你在說話時,此時不適合發言。如果以上仍無法解決,只好委婉的告知學生。
取材自 SCTL, “Teaching at Brown”, Teaching Handbooks, Brow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