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教學錦囊
教學處方
課程設計
教學計劃
教學科技
有效教學
討論技巧
作業測驗
評量回饋
運用TA
鼓勵學習
服務學習
了解學生
多元升等
新進教師
心得分享
全英語教學

學生不學?老師就沒辦法了嗎?

學生不學?老師就沒辦法了嗎?

許多人認為,大學生應該自己承擔大部分的學習責任,教師能給予的幫助十分有限。這種看法一來將教學定位在傳遞知識或技術的層次,二來認為教師最好不要給予學生太多的指導以免他們養成依賴的習慣。
這項迷思將學習與教學分離開來,認為學習是學生的工作,而教學是老師的工作,因為是高等教育的教學,所以理應分開。這種謬論為什麼會存在?原因多是來自於行政上的方便或是既存的學術文化,為改善教學品質提供了許多藉口。
什麼是有品質的教學
事實上,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是息息相關的,那麼有品質的教學究竟有什麼特質?以下是從教師訪談得到的論點:
◆有慾望想跟學生分享自己對這個學科的熱情;
◆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能讓學生在符合他們的理解程度下學習;
◆能用淺白的方式說明教學內容;
◆有能力讓教學內容清晰易懂;
◆關心並尊重學生的感受;
◆鼓勵學生有獨立學習的能力;
◆有能力因應新的需求做調整;
◆能運用讓學生認真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方法教學;
◆能運用有效的評量方式;
◆能將教學重點放在重要概念與既存的誤解上,而不是把所有的進度都教完;
◆能就學生的作業給予高品質的回饋;
◆有欲望想從學生身上或其他資源持續地學習、改善。

 
有效教學的六個基本原則
以上特質與學生實際的學習經驗相互連結之後,可整合為以下六個原則:

1.引發學習興趣並且用淺白的話說明概念
很少人認為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複雜的學科概念是重要的事,其實這項能力還牽涉到是否有能力讓教學內容變得有趣;事實上,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以後,無論面臨再怎麼困難的狀況都會讓這個人樂在其中。

2.關心並尊重學生的感受與學習狀況
關心學生是好老師相當基本的特質,然而大學裏卻存在一種傳統,認為教授是高高在上的,而且其目標是在固定知識領域中占據穩固的地位;不幸的是,不少新進教師以此為學習標竿,因此對學生十分嚴厲且不苟言笑。事實上,教師如果要讓學生覺得他/她是隨時可以親近的,就必須表現出樂意協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的態度。

3.運用適當的評量方式與回饋
評量程序的品質是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必須收集學生理解程度的證據,使用不同的評量方式以發現學生學到了什麼,而且要避免使用讓學生死記硬背或只是複製知識的評量方式。

4.提供清楚的教學目標並給予知性上的挑戰
研究顯示高標準的學術期待與學生的表現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必須謹記在心,要讓教學內容維持在有挑戰性的狀態,並且要讓學生了解重要的概念,而不是把目標放在要完成所有的進度。

5.培養學生獨立、主動參與的學習態度
好的教學會讓學生覺得這個學科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而且對學習保持興趣;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協助學生發展出自己的學習方式,避免讓學生養成依賴的心理,並且要協助學生培養探索事物的興趣,這樣才能碰觸到更深一層的學習領域。

6.持續從學生身上檢視教學是否有效
好的教學不會將學習成效視為理所當然,而是認為不論教學或學習都隨時可能有問題、而且處於隨時變動的狀態。因此,有品質的教學是開放的,是會持續地審視教學的效果如何,而且會針對收集的資料持續進行改善。
 
參考文獻
Ramsden, P. (2003). The nature of good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 Learning to teach in higher education (2nd ed., pp. 84-105).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Falmer.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