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教學錦囊
教學處方
課程設計
教學計劃
教學科技
有效教學
討論技巧
作業測驗
評量回饋
運用TA
鼓勵學習
服務學習
了解學生
多元升等
新進教師
心得分享
全英語教學

讓教學評量發揮效用

讓教學評量發揮效用

校方或教師為得知其教學成效,常以教學評量做為檢驗的工具,然而,當評量結果出爐後,卻經常不知如何解讀分數的意義,並提出進一步的教學改善策略。本文的目的就在於幫助教師及教學助理詮釋教學評量結果,並據此訊息改善教學品質。
以更廣的視野看待您的教學評量分數
雖然分數可作為教學的依據來源之一,然而教學是一個複雜的行為活動,很難由單一的憑據來證明什麼,更何況很多資料的蒐集時間僅侷限在單一時間點。為了更全面檢視教學成效,除了評分以外,還要配合各種資料,譬如:
  1. 學生的上課資料。
  2. 請同儕或同事協助檢視教學情形。
  3. 教師教學的自我評量或反思。
  4. 其他學生在課程期間提出的回饋。

以上的各種方法都可找到可貴的資訊,但絕不可能僅以單一方法,就勾勒出整體的教學成效。有關更多教學評量策略資訊,請參閱華盛頓大學的網站。

提出您自己對於分數的詮釋
教學評量的數據化資料與其他形式的資料一樣,不是只看數字本身而已,而是需要經過詮釋的,當您在分析學生打的教學評量分數時,建議您可以著重下列要素:
  1. 引人注目的分數:從分數中看出哪些是有效教學的部分?哪些是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2. 數據化評量的模式:評量中的某些項目,是否可以幫助教師更通盤了解評量結果?在一般「教學成效」項目中的分數,與其他特定「教學實踐」項目之間的比較, 兩者之間如何相互回應?
  3. 資料來源交叉分析的模式:在教師的自我評量或其他資料中,是否反應出學生開放式意見中所提到的重點?
  4. 課程特點:和類似的課程比較起來,這門課的評量結果有何差異?有相似背景及預習的同學,他們的分數又有何差異?
  5. 時間變遷:現在教這門課的評量結果和過去有何差異?
確認學生的想法─什麼對於他們的學習有幫助?
評量學生並非只是為了評估學生學習情形,還為了幫助教師確認學生了解這門課是如何幫助他們學習的。
  1. 價值意識:當學生認清課業的目的及價值時,學習就能持續下去。評量結果顯示學生認為課程非常合理或有成效,代表他們認為這門課值得花時間學習。
  2. 明確相關性:課程、作業或評量標準有很強的相關性時,學生在學習上將大有斬獲。不同課程間若彼此有關聯,更能促進學生學習。
  3. 學術挑戰性:如果能給予學生充分的協助,來克服他們視為挑戰的課程,學生通常會提出很高的評價。反倒是看似輕鬆、無挑戰性的課程,不受到學生青睞。
強調您對於課程的認識
當教師發表教學評量分數時,您可以同時提出自己是如何利用評量結果反思及發展教學。課程的認識可能包括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甚至是更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教學哲學觀,或是維持學生學習而發展出課程與作業的模式。
 

如欲獲得相關文章資訊,請點選下列網址閱讀全文:

http://depts.washington.edu/cidrweb/Bulletin/Ratings.html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