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教學錦囊
教學處方
課程設計
教學計劃
教學科技
有效教學
討論技巧
作業測驗
評量回饋
運用TA
鼓勵學習
服務學習
了解學生
多元升等
新進教師
心得分享
全英語教學

以教學評量來提升學習成效

以教學評量來提升學習成效

大學實施學生評量教學與學習成效的教學意見調查已經愈來愈普遍了,每到學期末都有許多學生必須完成對授課老師及對教學的評價;這些問卷不僅有助於教師自我改善教學,也會被校方用來作為聘僱、升遷、課程補助的參考。
一般而言,教學意見調查有幾種功能:
- 可以有系統地收集到所有學生的意見
- 學生可以在不考慮分數的情況下提供有用的資訊
- 間接傳達了學生需要老師對他們的意見有所回饋的訊息
- 如果學生不斷對教學的某個重點發出聲音,這將提供老師溢於言表的訊息
雖然評量教學與學習成效的方式有許多種,但最簡單的方式有以下二種:

小紙片評量法
下課前問學生二個問題,要學生簡短地在發下的小紙片上寫下答案,例如:你覺得你從今天的課(或本週作業、本週讀本等)學到最重要的是什麼?有什麼重要問題還沒有被回答到的?然後把這些回饋用在下週課程的改善。

期中教室訪談
邀請教學發展中心前來教學診斷,到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分組訪談,只對學生問二個問題,例如:課程中有什麼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進行何種改善將對你的學習更有幫助?之後將由教學發展中心的顧問對學生的回饋進行分析,然後與授課老師進行面談,討論如何改善教學。
接下來介紹的實例,是香港一所大學對55位學生進行的深入訪談,這個訪談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分為主動式與被動式,同時將教學方式分為知識傳遞型與非傳統型,然後依這四個向度分類為四個象限,試圖從學生的反應建構出優質與拙劣的教學方法。以下將依不同象限分述在學生眼中,為什麼這種方法是優質教學或是拙劣的教學方法:
一、被動式學習vs.知識傳遞型教學
1. 優質的教學方法:
- 按部就班的系統性教學
- 教學的表達方式清晰,有許多媒材幫助理解
- 老師努力讓學生理解課程內容
2. 拙劣的教學方法
- 課程的組織方式以及教材與課程要求的關係均不健全
- 老師喜歡談跟課程無關的話題
- 老師沒有將教學控制在適當的步調
- 讀本太過單調或老師按照筆記念,讓學生不想上課
二、被動式學習vs.非傳統型教學
由於學生與老師的期待不一致,學生希望老師的教學方法較有組織,較偏好有系統的知識傳遞方式,而且希望老師提供較詳細的大綱以跟上課程,因此在這個象限中,這種型態的教學都被認為是不受歡迎的。
三、主動式學習vs.知識傳遞型教學
1. 優質的教學方法:
學生認為知識傳遞型教學是混合型教學方式的基本元素,這類學生強調他們在學習上的責任,例如課前準備、課後閱讀、進行研究或應用學到的知識以達到更進一步的理解等等。
2. 拙劣的教學方法
- 老師沒有給予課堂討論足夠的空間
- 老師只是不停地寫板書
- 老師不關心與學生的關係,使學生對上課興趣缺缺
四、主動式學習vs. 非傳統型教學
由於學生與老師的期待彼此一致,因此這個類型的教學方法十分受到這類學生的歡迎:
- 學生相信他/她積極主動的態度會得到老師的重視,因此總是十分主動參與課程
- 老師關心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力,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改善同學的學習,不只著重在寫報告的能力
參考文獻:
“Classroom Assess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CIDR Teaching and Learning Bulletin 1(2), 1998,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Kember, D. and Wong, A. (2000), “Implications for Evaluation from a Study of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Good and Poor Teaching”, Higher Education 40: 69-97.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