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報告 |
案例說明: |
劉老師今年想要改變教學的方式,因為教書十年以來都是以單純的講述法來上課,今年想要嘗試以分組報告的方式來進行。學期初的教學大綱除了將每一週的上課進度排進來之外,還加上了報告組別的時間及主題等,劉老師在加退選課後,花了十分鐘來向學生說明並進行分組,說明內容包含了預計報告的時間、報告需要繳交的書面報告、報告的呈現方式、分組報告所占學期總成績的比例等, 在在可以看出劉老師的用心。 |
|
到了第一組報告,學生的內容呈現七零八落,對於內容的理解一知半解,讓底下的老師和學生都聽不清楚。 但劉老師還是讓第一組報告完,並在第一組報告後再多加上幾點說明:
(1)希望報告內容呈現可以條理、清楚
(2)要熟讀報告內容。 |
但幾組報告過去了,情況仍然沒有改善,讓劉老師覺得改變教學方式這個決定是不是做錯了,為什麼對學生是沒有幫助的呢? |
策略導引 |
1. |
如何進行書面報告
|
2. |
如何進行口頭報告
|
3. |
教師的角色工作
|
…………………… 《more》 |
|
|
問題診斷 |
(一) |
老師不了解分組報告的帶領技巧 |
(二) |
老師不了解學生的程度 |
(三) |
師生互動不佳:在報告過程有觀念錯誤或是模糊不清的部份,老師未適時的介入學生的報告。 |
|
教學小技巧:
(一) |
說明分組報告的規則,包含進行方式、評分標準、結果呈現方式、資源的尋求方式、對報告的要求及預期達到的目標等。 |
(二) |
提供分組報告評分表、分組報告觀察記錄表。 |
(三) |
開設讀書會或工作坊來讓學生了解如何進行分組報告。 |
(四) |
要求學生在交報告前一天,讓老師和TA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部份,並能適時的提供補充相關資料。 |
(五) |
要求學生在報告前至少與老師做一次關於報告的討論。 |
(六) |
同儕互評 |
|
|
|
策略導引 |
在課堂中,教師經常運用分組報告的方式來進行,先提供各小組一個主題,經過資料收集及小組將內容內化後,最後再提出報告。此種教學方式並非單純指派報告主題即能獲得效果,教師仍需透過精心的教學設計,才能發揮分組報告的學習優勢。首先先發給學生一份作業說明,其中詳列老師要學生達成的部份,包含書面報告和口頭報告的部份、以及評分之標準。明確的告知學生對這份報告的要求、預期要達到的目標、評分的標準,讓學生在準備報告時能有所依循,在這過程中,老師需要不斷的與學生討論與互動。相關說明如下列的範例所示。
一、書面報告: |
|
(一) |
對於重要觀念的詳細說明 |
|
(二) |
內容介紹 |
|
(三) |
後記與心得 |
|
(四) |
資料來源 |
|
(五) |
補充資料 |
|
(六) |
評分標準:占學期總分 % |
|
|
|
1.資料的豐富性
2.APA格式是否正確
3.報告內容主題的完整性
4.發給小組同儕互評單:根據各人工作分配之表現來給予評分
5.其他 |
|
(七) |
其他注意事項:要求學生繳交報告前至少找老師討論一次 |
★老師的角色:
解答學生在做報告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問題,並適時的提供相關的參考資料來源。 |
二、口頭報告: |
|
(一) |
報告時間:50分,每週第一節課 |
|
(二) |
報告內容:規定每組的報告主題,並須於報告前2~3週找老師討論報告相關內容。 |
|
(三) |
報告準備:ppt、發給同學講義、報告當天繳交完整的書面資料給老師、報告結束後,向在場的同學提問至少3-5題並保留適當的討論時間。 |
|
(四) |
補充資料及資料來源:須注意與相關主題之連結。 |
|
(五) |
評分標準:占學期總分% |
|
|
|
1.同儕互評
(1)團隊合作
(2)準備充足
(3)時間控制
(4)報告內容:有組織、有條理
(5)呈現方式
(6)給予在場同學的回饋是否適當 |
|
|
|
2.老師評分標準 |
|
(六) |
其他注意事項: |
|
|
|
1.ppt每頁不超過六行字、每字大小皆在22以上
2.ppt每頁重點宜用顏色或highlight
3.注意報告及討論時間的分配 |
★老師的角色: |
一、 |
擔任引導者:當台上報告學生對主題的說明不清楚或是有混淆時,老師應適時的介入說明及做相關的補充。 |
二、 |
擔任串連者:促使台上和台下學生的互動,讓聽報告的學生不只是單純的聽眾。 |
三、 |
擔任統整者:當報告結束時,將整個報告的重要概念做個澄清與理解,以利學生的學習。 |
教學多一分的用心,學生學習就可以事半功倍,分組報告並不是讓老師可以輕鬆上課的一種方式,分組報告過程中,師生互動應頻繁的進行,事先學生可以找老師不斷的討論,老師可以提供建議和想法,報告不只是報告,而是要如何呈現才可以使其他同學聽懂。所以好的分組報告不只是要訓練學生的台風、報告的組織能力、對內容的呈現方式、團隊合作等,最重要的是透過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可以激發每個人不同的思考方式,讓學生了解不應為了報告而報告,而應是去了解可以從這個報告中學習到什麼。
在學生報告時,最難做到的是吸引其他同學的注意力,所以可以讓聽講的同學填寫心得、問題或回饋,來提昇聽講的專注,也能給報告的同學一些表現上的回饋,老師亦可以知道同學理解的程度為何。請見相關回饋表範例
資料來源:970609周育如老師的訪談、林意雪老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