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教學案例
menu
教學助理
學生學習
教師授課

為什麼學生老是記不住我講過的東西

為什麼學生老是記不住我講過的東西

案例說明:
  林老師每次上課時總是會回顧之前所講過的單元內容,有時也會請學生回答上課所講的東西,但是學生總是記不住。一天林老師看到期中考的成績之後,更忍不住對班上同學說:「為什麼你們都記不住我講過東西?上過的課很快就還給老師了」。這時聽見同學無奈的說:「老師,不是我們不用功,而是您講的內容太抽象了,要硬記下來實在不容易,況且要記的東西很多耶!哪有辦法」。林老師聽了恍然大悟,的確學生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而我們都假設學生們可以自己摸索就能夠找到讀書的方法,結果是:讀書成了苦差事。雖然林老師知道應該在教學內容上要做些改善,但是如何做才能增加學生的記憶

策略導引
1.

將訊息組織成塊

2.

將主題加以組織

3.

給予學習上的回饋

…………………… 《more
問題診斷
(一) 教師可能沒將訊息轉化為學生可以學習的形式。
(二) 一次上課進度的內容可能過多,以致學生無法吸收。
(三) 上課主題的組織性不夠。

教學小技巧:
(一)使用板書,將課程內容的架構清楚且有系統呈現。
(二)加強前後觀念的連結。
(三)過於抽象與學術的理論概念,轉化運用在生活層面,由個人的角度,慢慢擴展到整個群體。
(四)對教材的熟悉度要掌控良好。

策略導引

加強學生記憶的八種方法
整個授課過程如果條理清楚的話,學生會比較容易跟得上授課進度。
  1. 將訊息組織成塊:讓訊息具有意義是影響長期記憶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這堂課有許多學生不了解的詞彙,授課者必須把這些訊息轉化為對學生有意義的形式。主動學習的方式,如寫報告、討論,其主要目的就在於強迫學生將一個主題連結到他們的概念框架中,可以補充課堂講述的不足。因此,寧可讓講課的進度落後,也不要在系統概念還沒有建立好之前把進度全數完成。
  2. 一次學完的效果比較好還是把內容分成小部分?這要看情形,如果是一首詩,一次學完會比較好;如果是一個需要理解、較複雜的作業,分成小單元進行當然比較恰當。
  3. 將主題加以組織:如果將主題以具有邏輯的方法加以組織,學生會比較容易用整體的形式進行理解,因此,清晰的授課組織、寫報告、將散漫的討論予以摘要,都是讓記憶具有組織的方法。
  4. 將材料重新提取:記憶的提取,即複習,是加強記憶的重要因素。提取的方法有複誦,或是用某種方式將材料重溫一次。實作、應用也是方法之一。此外,寫筆記就是在阻止記憶的衰退,課後重讀筆記會使記憶更為增強。
  5. 授課者的複誦:每個老師都知道,重複地說會讓學習更為紮實;有研究者發現,對學生進行複誦三次的話,學生會在第一次注意到最核心的重點,第二、三次的複誦則是讓學生有機會將訊息轉化為較高層次的概念。
  6. 給予學習上的回饋:正面或負面的回饋對學生來說都很重要,因為學生會藉由回饋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這個方法在發回報告的時候尤其有效。最有效的回饋方式,是兼顧老師的學習目標與學生的個人特質。
  7. 讓學生在警覺時聽課:學習在警覺的狀態會比在疲倦的狀態效果好,讓學生保持警覺的方法包括:增加刺激的多樣性、掌握注意力的高峰期進行20-30分鐘的講課、短暫的休息以恢復注意力、在一天或一週注意力最佳的時間進行講課、讓教室保持通風與乾燥、讓學生不維持同一姿勢。
  8. 正向的學習轉移:如果某種東西較容易學習,這是因為它與之前的經驗較為相近,這就是正向的學習轉移。我們沒辦法把所有東西都教給學生,所以正向的學習轉移是相當重要的。


參考文獻
Bligh, D. (2000). What objectives can lectures achieve? In What’s the use of lecture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為了解本校老師的有效教學策略,特別感謝黃德芬老師、林慧菁老師、許志堅老師於教學卓越中心進行訪談時所提供的策略分享。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