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來上課了,可是老是心不在焉
案例說明:
葉老師今年第一次帶大班,經常花很多時間備課,除了教材之外還準備許多課外資料,卻發現學生不太領情,不太喜歡投入在課堂討論,讓葉老師有些許的無力感。上課時經常發生的情況是-當葉老師丟出問題之後,整個教室鴉雀無聲,只有前面幾排的學生注意到自己?出的問題,跟自己有眼神的交會,而且有反應的學生總是那幾個;或是有學生雖然會跟旁邊的同學討論,但一要他/她發言就不講話了;更糟糕的情況是學生埋頭做自己的事,像是看書、玩手機,甚至聊天、睡覺、發呆。
這對於一直是資優生的葉老師挫折不已,這並不是自己想像的教學生涯,學生雖然很少有離譜的課業表現,但也不能一直這樣下去 ....
問題診斷 |
(一) |
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情形不好 |
(二) |
學生不懂老師的問題,但因為大班的匿名性往往不主動表達 |
(三) |
學生不習慣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容易害羞、怯場 |
(四) |
老師不熟悉講課以外的教學方法 |
(五) |
老師把太多的學習責任放在自己身上 |
|
|
|
|
建議策略 |
學生傾向不參與上課討論的原因有很多,這牽涉到師生互動、學生性向、學習態度、教學方法等,建議老師透過多重的方法尋求改善:
|
1. |
第一堂課要求學生繳交個人照片與自我描述,每堂課透過這些資料幫助自己認識學生。 |
|
2. |
每隔一段時間與不同組合的同學用餐,透過閒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
|
3. |
透過Facebook等網路溝通工具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以了解學生的個人特質與想法,並透過日常溝通釋放友善的訊息。 |
|
4. |
老師在?出問題後不要急著給答案,如果學生還是沒有反應,可以試著用另一種方式再表達一次自己的問題。 |
|
5. |
對有反應的學生立即給予正面回饋,例如讚美或進一步的引導,以逐步消除學生對回答問題的心理障礙。 |
|
6. |
將學生分組,先讓小組討論出想法再全班一起討論,或是請各組代表分享小組討論結果。 |
|
7. |
以定期口頭報告有計畫地訓練學生公開溝通的能力與膽量。 |
|
8. |
透過課前線上討論、課前作業等方式,來達到學生來上課前必須有所準備的目的。 |
|
9. |
將部分的指定閱讀資料製作成投影片,在上課時補充關鍵內容,讓學生了解到教科書的理解並不夠,因此必須不斷動腦筋或做筆記以隨時跟上進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