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電子報、東華大學 |
圖:東華大學 |
教育部94年開始推動「教學卓越計畫」,花東地區長期面臨城鄉差距、農村與部落青年外移、弱勢資源缺乏等多重問題,讓身為一所偏鄉的東華大學老師們思索著,投身在教育志業中的理想是什麼?又要承諾給到此地念書的大學生什麼樣的教育? |
|
基於這樣的發想,東華大學的一群老師們推出了一系列的「社會參與式」教學活動,,並將其中10個方案集結成為「教育小革命:大學生的十堂社會參與課」出版,讓我們透過電子報的系列報導,呈現這些精彩、與眾不同的課程,提供有興趣的教育界前輩們共同激盪燦爛的火花! |
|
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之「大學小革命」主持人陳文玲教授曾說過的一句話,「教書可以再創新一點點、關係可以再自在一點點,而生活可以再如實一點點」。 |
|
沒錯,東華大學是一所綜合型大學,被國家賦予促進東部發展的使命。《教育小革命》一書的策劃者: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顧瑜君教授,與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林意雪教授,對於這個使命有更進一步的想法,希望東華大學的師生以在地的生活環境做為教育的材料,以歐洲大學設立的「湯恩比館」(Toynbee Hall)所推動的「大學睦鄰」概念作為參考指標,將社區當作學習的對象,把大學當做社會責任的實踐場所,以大學為基地,以鄰里地緣為基礎,讓師生們參與鄰近社區的改造工作、當地的各種運作並促進居民的生活改善。 |
|
東華大學社會參與教師社群的想法很單純:「做我們喜歡、做得既開心又踏實的事情,將大學的學術績效轉化為地域性的實質成果,將SCI的社會性價值慢慢落實,推展在學術殿堂之中」,於是想辦法讓「走出教室」的學習不流於吃喝參訪,而老師們也從實際的行動中,釐清參與社會、社區的價值與真意。該校便選擇從「處於花蓮」的立足點出發,在教學卓越計畫下進行一個小型方案「社會參與式主題課程改進教師社群」(簡稱「社會參與」)。 |
|
目前該計畫已執行超過5年,共有橫跨4個學院、25位教師、正式及非正式的課程累計38門課,參與的學生更超過1, 520人,不僅種類多元,而且課程設計十分豐富精彩。東華大學社會參與教師社群的教授們都表示,透過這些課程賦予學生的責任,往往可以讓大學生們在這個青春洋溢的階段,激發出屬於他們的理想性與熱情,大學教育不只是培育專才,更要有投入建立社會新秩序的情懷。 |
|
本報將接連幾週報導「教育小革命:大學生的十堂社會參與課」,記錄了這群老師與學生們的實踐足跡,期待這一系列小故事,能開出更多美麗的小革命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