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社會參與
社參簡介
課程模組
團隊會議
活動訊息
教師發表
步驟二 準備及執行

步驟二:準備及執行

 

確定自己擁有足夠資源以此方式進行社會參與後,教師仍需要考慮執行方式的細目:

1.      進行及舉辦活動

      可以結合的社區組織?與東華大學的交通是否便利?

      若要舉辦活動,進行的方式為何?活動的時間需要安排在什麼時候?

      進行或是舉辦活動需要哪些器材?是否需要攝影或是其他記錄方式?

 

2.      學生與參與活動者的互動

      學生該如何進行活動?獨自?分組或是團體?

      若要分組,是否需要依不同專業能力進行分工?

      該社區組織是否需要提供人力協助?若是助人工作,受助者是否需要篩選?若需要篩

      選, 將以何者為條件?

      若在校外舉辦,學生該如何前往該社區組織?統一還是各自前往?是否已經保險?

      若要舉辦活動,是否需要額外的經費?

 

3.      參與後的回饋

      學生參與活動後,是否需要記錄心得或撰寫報告?

      學生撰寫的報告,是否能夠提供該社區組織作為參考?

      除了學生撰寫的報告以外,是否有其他方式對於該社會議題進行回饋?

 

執行方式的範例:

非結合課程的範例:「五味屋」:

環境所的顧瑜君老師,因關心花蓮在地弱勢兒童。遂以社區火車站前閒置的日式房屋作為場

地,將之改建為二手商店,命名為「五味屋」,提供社區孩童學習的場域。除此功能外,若
要進入五味屋對於孩童進行協助,需要經過事先篩選並接受訓練,以確保與孩童互動時不會
造成彼此間的困擾;五味屋亦結合不同專業,舉辦各種不同活動,如與孩童一起騎自行車等
活動,透過這些方式協助弱勢孩童回到日常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