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ffective Peer Evaluation in Learning Teams)
作者:Williams, D., Forster, D., Green, B., Lakey, P., Lakey, R., Mills, F., & Williams, C. (2004) in Wehlburg, C. & Chadwick-Blossey, S. (Eds) To Improve the Academy, 出版社:Bolton, MA: Anker Publishing Company, 251-267.
評量學生在分組作業的表現十分具有挑戰性,因此引發許多問題:教師對分組的效益可以確定到什麼程度?學生可以從小組成績中得到幾分?不區分個別小組成員表現的學生回饋有多可靠?沒有自我評量的學生回饋有多可靠?教師如何運用學生回饋來決定將小組成績百分比作為個別小組成員成績的判定標準?
本文為多位作者分享他們運用不同同儕評量方式的經驗。有教師要學生評量同組成員,同時對努力付出的人做出獎勵;有教師要學生用1到5的等級評量同組成員,也對自己做出評量,而且要決定誰是最佳拍檔;有教師要學生根據同組成員的貢獻評量彼此,如準備周全的程度、對別人意見尊重的程度等;有教師要學生建議十種評量標準,每組可以有不同的評量標準。這些方法都各有優缺點,要注意的是,計算公式往往是公平性的關鍵,計算標準如果沒有拿捏好也很容易造成同組成員間的對立。